隨著時間的推移,清單上的品類越來越多,詳細信息越來越完善,已經從一開始的“我想吃火鍋啊啊啊”精確到了“我想吃XX路的那家XX火鍋,要點烏雞卷蝦滑豬腦花”了。名單越來越長,就等著大開吃戒了。
然而,作為疫情之下首當其沖遭受重創(chuàng)的行業(yè),餐飲業(yè)名副其實迎來了形勢嚴峻的寒冬。甚至,那家鮮姐心心念念的大盤雞可能都無法撐到我再次去見它。
估算,受疫情影響,餐飲零售業(yè)僅在春節(jié)7天內的損失就可能高達5000億元。
西貝:“撐不過三個月”
其實很少有人預料到,先公開表示“撐不住”的是西貝這個在全國60多個城市有著將近400家門店、2萬多名員工的“餐飲大佬”。
疫情影響初顯的時候,西貝董事長在接受采訪時就表示,西貝一個月在員工工資上的支出就有1.5個億,即使貸款發(fā)工資,也撐不過3個月。
“三個月就是四五個億,哪個企業(yè)儲備那么多現金流?”
現金流不足,在西貝這樣的大型餐飲企業(yè)表現出來的后果更加直觀且可怕。
餐飲業(yè)是個現金流行業(yè),人員工資、房租、采購費都是必要的固定支出,對于西貝來說,堂食是最大的現金流入,簡單說就是不賣餐就沒有收入,且還有繼續(xù)著一大批固定支出。
在西貝的成本結構中,原材料占32%、人工綜合成本占33%、房租占10%... ...而在沒有持續(xù)穩(wěn)定的現金流進入的情況下,確實撐不了太久。
目前,西貝幾乎關閉了所有門店,僅在部分城市留有不到少量幾家門店做外賣,“但是外賣的量非常小,只能達到正常營收的5-10%。”
至于2萬多名員工,有一萬多名員工在家,等著復工的消息;還有一萬多名在員工宿舍,由公司負擔吃住,還得負責員工的安全。
17年前的非典,西貝比現在要樂觀一些。當時的西貝只有五六百員工,疫情來臨,門店關閉,員工放假,當時公司還直接租了大巴車送員工回家——因為當時北京市疫區(qū),員工回家后都被要求隔離兩周,期間是政府負責吃住。
“非典”停業(yè)期間,員工是沒有工資的;但這次不太一樣。
根據往年經驗,西貝今年的預計營收是7-8個億,現在做的,就是盡量減少損失:逐漸開放更多門店提供外賣服務,和盒馬等企業(yè)“通力合作”,“借調”員工到盒馬上班,緩解壓力等。
2月初,各種政策支持也逐漸明朗,多銀行開始為餐飲企業(yè)提供支持,2月7日,浦發(fā)銀行與西貝的授信協議面簽完成,并在當天放款到西貝賬戶。
麥當勞:仍在堅持
鮮姐在外面吃的最后一頓飯是肯德基,想念炸雞的時候就翻出照片來就著泡面自欺欺人。
非常時期,還有相當一部分的肯德基、麥當勞在堅持營業(yè),同時還在大力推廣外賣服務”。
首先,是類似炸雞、漢堡這樣的食物,本來就相對適合外賣,并且自己在家不太方便制作。
其次,“洋快餐”制作起來流程標準,甚至不太需要廚藝,很多產品本就是半成品加工,操作間就是半開放的狀態(tài),麥當勞曾號稱“全世界的麥當勞都是同一種風味,同一種口感”,標準化流程落地到每一步,可以減少顧客對衛(wèi)生的憂慮。
非典時期,標準化就為麥當勞立了大功。要求員工嚴格執(zhí)行每一個清潔細項,小到一天要洗多少次手、每次怎么洗都有要求;購買了50多萬口罩免費贈送給到店顧客,派發(fā)預防非典的常識宣傳單,同時加強了外賣配送力度方便大眾... ...
這次的麥當勞和肯德基,接觸“標準化”的優(yōu)勢,同樣推出了“無接觸配送”并大力推廣,把制定好的細節(jié)落實到每一個小地方。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向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這樣的品牌,對顧客來說不僅是飽腹,更是一種信任符號。疫情面前,餐飲品牌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活下去、不裁員”。
不僅盡最大努力為消費者供餐,武漢還有幾家麥當勞餐廳承接了醫(yī)護人員的餐飲,長沙的茶顏悅色還在堅持每天為醫(yī)護人員提供奶茶... ...
疫情當前,這些“大”品牌堅持營業(yè),不只是為了清庫存少虧本,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海底撈:果斷休市
2003年“非典”時期,疫情嚴重地區(qū)的餐廳歇業(yè)率高達 70%。海底撈也曾遭受重創(chuàng)。
平日里,火鍋店是最人聲鼎沸的熱鬧地方;可在非常時期,火鍋店是最讓顧客覺得不安全的地方之一。當年的海底撈還沒有被“神”化,面對的打擊是巨大的。
哪怕堅持營業(yè),也沒有人愿意再到店里吃火鍋了。
當時,海底撈西安店的經理楊小麗提供了一個看上去“異想天開”的想法:客人不愿意到店里吃,那我們就把火鍋送到客人家里去——不僅送食材,還一起送去火鍋和電磁爐。第一天送餐,第二天去取電磁爐就好了。
當年,連外賣服務都不多,這個想法實在是太大膽了。但海底撈的管理人員經過商討,覺得可行,于是,一則“海底撈外賣火鍋”的廣告就被登在了報紙上。
后續(xù)大家都知道了,憑借著外賣火鍋,還“稚嫩”的海底撈撐過了那段艱難時光,甚至又一次引領了新的風潮?!督裹c訪談》還專門報道過。
如果我知道,這頓是我這幾個月能吃到的最后一頓海底撈,我一定再多點些菜。
17年后,面對相似甚至更加艱難的困境,海底撈的股票在1月21日一度跌停。
1月23日,武漢封城,海底撈成立了防控疫情指揮部,張勇等核心高管坐鎮(zhèn),要求服務人員(堂食和外賣)佩戴口罩、嚴格查體,對門店進行消毒通風。
其實,以海底撈如今的名氣,如果要堅持營業(yè),還是會有信任它的顧客愿意上門的;或者,海底撈可以和17年前一樣,靠著外賣撐過去。
然而,在1月26日,海底撈就直接宣布了全國休市的通告,外賣也停止服務。
海底撈的休市,損失至少達到7億元。
海底撈的員工健康被放在了首位,原本在春節(jié)期間繼續(xù)在崗的員工被組織了封閉管理,公司管吃管住,還提供保潔服務。同時,海底撈還準備了一支心理輔導團隊,隨時關注員工的心理健康。
鮮姐的朋友圈里有幾位海底撈的服務員,平日里她們的微信步數總在前幾名,自發(fā)布休市通知以來,她們的步數就基本沒有上過千。
比起大的餐飲企業(yè),規(guī)模小的產品品牌和個體戶的日子顯然更加難過。
即使我們都知道,在疫情結束后,餐飲行業(yè)會迎來“報復性”增長,但很多小飯店還不知道能不能撐到那個時候。
鮮姐常去的一些餐飲店,都在和本地餐飲、自媒體等聯動,將之前儲備的食材直接進行售賣,希望能通過清庫存減少虧損;甚至有的餐飲業(yè)在后廚開起了直播間,大廚一邊做菜一邊和觀眾互動... ...這些都是非常時期,餐飲業(yè)積極尋求新機遇的縮影。
復盤2003年,第二季度疫情爆發(fā)時期,餐飲行業(yè)的GDP出現了大額的下滑,但在第四季度,數據就出現了增速跳升,即使受到了巨大影響,但“非典”并沒有改變當時經濟上行的趨勢。
當時的“非典”對餐飲業(yè)的影響最早最直接,但同時也是最短暫的,疫情結束后,餐飲業(yè)是最早反彈的行業(yè)。這次很可能也是如此。
同樣,這次的疫情很可能會催生餐飲行業(yè)的大洗牌。餐飲行業(yè)本就壁壘較低且集中度高,本次疫情會使得抗風險能力小的企業(yè)意外出清,而能夠撐住的企業(yè)也會迎來運營能力、管理水平的升級轉變。
版權提示: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fā)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