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詢 - 產(chǎn)業(yè)信息門戶

我可能有一個假爸爸?比起“喪偶式”育兒,讓媽媽們更加瑟瑟發(fā)抖的是“詐尸型”育兒?[圖]

    李萱,上海紐約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

    其實喪偶式育兒在世界各國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那么中國的情況怎么樣呢?

    爸爸有啥用

    大家好,我叫李萱,我是上海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助理教授。在過去大概十年左右的時間里,我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中國家庭里父親的角色。

    其實這個研究領域挺孤獨的。因為絕大部分關于兒童發(fā)展親子關系的研究,關注的都是媽媽的角色、行為和對孩子的影響。在公眾的認知中,媽媽也是那個帶孩子的絕對主力,很少有人去關注父親。

    不過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吐槽喪偶式育兒。其實喪偶式育兒在世界各國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比如美國1997年進行的一個調(diào)查,這個調(diào)查包括了一千多個家庭,他們發(fā)現(xiàn)父親投入育兒方面的時間只有母親的70%左右,甚至在工作日的時候還達不到,勉強在2/3的樣子。

    德國在2013、2014年的時候也有一個研究,調(diào)查了3000多個有九歲以下兒童的雙親家庭。這個研究也發(fā)現(xiàn),母親在日常照料孩子上,比如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或者聯(lián)系幼兒園方面擔任了絕對主要的角色。只有在跟孩子玩耍和互動方面,夫妻的分工稍微平均一點,但是由父親占主力的情況也只有3.3%。

    那么中國的情況怎么樣呢?2008年,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了一個全國時間利用調(diào)查。在25到29歲這個年齡段里,有41%的女性自我報告在育兒上花費了時間。在30到34歲的女性中,51%的女性在育兒上花費了時間。但是同年齡段的男性只有15%和26%。

    在25到29歲的女性中,那些自我報告參與了育兒的,她們平均每天在帶孩子上花費166分鐘,同等的男性只有83分鐘。30到34歲的女性中,平均每天在帶孩子上面花費115分鐘,而男性是89分鐘。

    今天一席在上海,上海男性在顧家方面可以說是稱霸全國了,應該是中國之光。我們來看看上海的情況。這是上海社科院的張亮、徐安琪兩位對于家庭非常有研究的老師,在2006年收集的數(shù)據(jù),他們重點關注了上海城鄉(xiāng)的父親。

    結果發(fā)現(xiàn)上海的爸爸在一些事情上做得還行,孩子的學習、智力、行為規(guī)范方面等等,分工還相對挺平均的。但是在帶孩子最苦最累最煩的事兒,日常照料方面,70.7%的家庭還是由母親擔任主要角色的。

    所以即使是在21世紀,在性別觀念相對發(fā)達的地區(qū),父親在育兒方面的貢獻比起母親還是遠遠不夠的。

    這種情況就算是在母親掙得比父親多,職業(yè)發(fā)展比父親好的家庭里也是這樣。朱丹和周一圍就是特別典型的例子,朱丹出名比周一圍要早得多,她的職業(yè)發(fā)展也一直比周一圍要好得多。

    但在生了孩子以后,朱丹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后來我們可以看到她錄節(jié)目的時候還要帶上孩子。而周一圍描述他的生活是:如常。

    不僅如此,母親的職業(yè)和收入方面也會受到影響。一項基于中國城鎮(zhèn)勞動力調(diào)查的研究表明,未婚的男性和女性相比,勞動的參與率是差不多的,他們的收入也是差不多的。

    但如果比較那些生了孩子的女性和沒有生育的女性,我們會發(fā)現(xiàn),已生育女性的勞動參與率一下從84.97%跳水到65%,她們的平均月收入也從1300塊錢縮水到800塊出頭,整整砍掉1/3。

    可能有的人說,是不是那些生孩子的女性,本來工作前景就沒什么希望,所以他們?nèi)ミx擇生孩子,選擇投入了家庭呢?研究者也想到了這一點,于是他們在研究中考慮了各種各樣可能影響一個人收入的因素,比如年齡、教育水平、職業(yè)培訓、工作經(jīng)驗等等。結果發(fā)現(xiàn)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之后,已經(jīng)生育的婦女收入還是比沒有生育的婦女要少14%。

    而對男性來說,勞動參與率和收入一切如常,沒有影響。所以帶孩子這件事兒,不管是時間精力還是經(jīng)濟上,對女性都太不公平了。

    為什么喪偶式育兒這種現(xiàn)象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背后的原因當然有很多。我認為最主要的是人們觀念上對男性和女性各自家庭角色的理解,覺得男性就應該出門掙錢,養(yǎng)家,拼事業(yè),不應該去插手這些婆婆媽媽的事。

    在新中國成立以后,雖然政府做了很多努力,鼓勵婦女去走出家門,參與那些原來男人做的事兒,卻沒有推出相應的政策,鼓勵男性參與女人做的事,或者支持男性參與家庭生活。這樣政策和宣傳上的空白,讓很多人至今還抱有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迷思。當然這種想法在今天年輕人中間已經(jīng)稍微減少了一些。

    還有人覺得道理是這么說,但男人實力不行,不會帶孩子。如果我們上網(wǎng)去搜爸爸帶娃的話,基本上出來的都是這種畫面。

    這種想法不僅男性有,女性也有,有的學者把媽媽這種行為比作「母親守門員」,像守門員一樣攔著爸爸,不讓他帶孩子。

    那么男性在帶孩子方面,天賦是不是真的不如女性呢?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美國的研究者做了一系列研究,他們比較了那些之前沒有經(jīng)驗的新手父母帶孩子的水平。

    比如,這些父母在面對嬰兒不同情緒時的身體反應,還有當爸爸喂奶和媽媽喂奶時嬰兒的喝奶量等等。這一系列的研究都指向同一個結果,男性和女性在帶孩子的天賦上沒有任何區(qū)別,他們的潛力是一樣的。

    我自己研究過程中間也遇到過特別多給力的爸爸。比如說有一個爸爸,他的妻子工作比較辛苦,所以他們家是他負責帶孩子的。當他的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別的孩子都在瘋狂地哭泣:我要媽媽,我要媽媽。只有他們家孩子獨樹一幟地哭著:我要爸爸。

    所以當父親跟母親一樣去投入帶孩子的時候,不僅能把孩子帶活,還能夠跟母親一樣,和孩子培養(yǎng)出安全親密的關系。

    其實在好幾十年前,因為二戰(zhàn)讓很多孩子失去了父親,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就開始關注父親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很多早期的研究關注了那些在父親缺席的家庭里面長大的孩子,和在父母雙親家庭里面長大的孩子,他們的發(fā)展情況。結果發(fā)現(xiàn)比起單親家庭的孩子,那些父母雙親家庭里的孩子發(fā)展要好得多。不管是學業(yè)成就,還是心理健康等等。

    在上世紀70年代,隨著歐美國家的女性開始參加勞動,研究者們又關注了那些雙親家庭里爸爸參與程度高的,和爸爸參與程度低的家庭,看他們的孩子發(fā)展情況怎么樣。這些研究也發(fā)現(xiàn),父親參與程度高的孩子在方方面面的發(fā)展都比那些父親參與程度低的孩子要好。

    英國一項包含了7000多個家庭的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在孩子七歲的時候,父親參與程度比較高的,孩子在十六歲時,和同齡人相比,學業(yè)成績更好,和父母的關系也更親密。而這些良好的學業(yè)成績和父母關系,又給他們?nèi)蘸蟮男腋I畲蛳铝嘶A,讓他們在三十三歲的時候對自己的婚姻更滿意。

    那么為什么爸爸帶孩子對孩子有好處?我在研究過程中,最經(jīng)常聽到的一個回答是:因為父親能夠在家里面給孩子提供一個男性的角色,能夠給教給孩子勇敢、堅毅、有視野、有魄力這些男性的品質。那些單親媽媽家庭里的孩子之所以發(fā)展得不太好,就是因為家里缺少了這么一個男性的角色。

    這種說法不僅在家長中特別流行,我們也可以經(jīng)常在網(wǎng)絡和育兒資料中間看到。

    還有一本挺暢銷的關于父親育兒的書,它是這么說的:父教能夠賦予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堅強品質、驍勇精神,賦予孩子堅韌、果斷、自信、豪爽、獨立等等性格特征,使孩子遠離各種發(fā)展問題,從此健康成長。

    可是我們仔細去想一想,單親媽媽家庭和父母雙親家庭比較起來,單親媽媽的家庭不僅少了一點男人味,是少了一整個人呀。

    人類的小朋友跟小動物不一樣,從出生到成長到成熟的時間特別漫長,需要的投入特別多,也就是說一個家長是很難完成育兒的,需要組隊打怪。所以家長的人數(shù)是很重要的。

    當我們比較那些單親家媽媽家庭的孩子和父母雙親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我們看到他們發(fā)展結果不同。其實我們不知道是因為缺少了一個男性,還是因為缺了一個人。是因為家長的性別組成,還是家長的人數(shù)不同?

    2010年的時候,兩位美國學者進行了這樣的研究。他們匯總了48個關于單親媽媽和單親爸爸家庭里面孩子發(fā)展的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這兩種家庭里的孩子發(fā)展結果差不多。如果有什么差別的話,單親媽媽家庭里面的孩子發(fā)展得還好一些,問題行為更少。

    更有意思的是,現(xiàn)在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和地區(qū)都開放了同性家庭的政策,這些政策的開放不僅對性少數(shù)人群是一個好消息,也給研究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我們可以去比較那些父母性別組成不同的雙親家庭。

    當研究者比較兩個媽媽的家庭,和一個爸爸一個媽媽的雙親家庭時,發(fā)現(xiàn)這兩種孩子發(fā)展也沒什么不同。特別有趣的是,那些在兩個媽媽的家庭里長大的男孩子,不僅不比同齡人缺少陽剛之氣,他們的性別角色觀念反而是更靈活的,更少有大男子主義的觀念。

    剛才我們舉了幾個例子,都是比較少數(shù)群體的家庭,在最普遍的一個爸爸一個媽媽的雙親異性戀家庭里面,情況怎么樣呢?

    雖然大家平時經(jīng)常會討論父親和母親的區(qū)別,其實父親和母親在帶孩子方面,他們的相似性遠遠是大于差異性的。那些關于所謂父親性別角色的說法,是沒有任何實證證據(jù)的。同樣也沒有證據(jù)表明,媽媽不能傳遞給孩子勇敢、堅毅、有魄力,有胸懷這些品質。

    所以我們之前所說的父親參與對孩子的好處,并不是通過父親作為男性的所謂特殊優(yōu)勢實現(xiàn)的。父親參與育兒對孩子的好處靠的是一個人,是一個家長。

    在和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我還發(fā)現(xiàn)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xiàn)象。很多爸爸其實非常認同他應該參與育兒,在實際過程中也做了很多,但他們的妻子還是非常不滿意。我就非常好奇,為什么呢?

    有的爸爸在觀念上非常想?yún)⑴c育兒,他覺得關鍵時刻要給出意見,至于平常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就交給媽媽去干好了。

    還有一些爸爸,在他們心目中帶孩子等于帶孩子玩。當要他們帶孩子進行一些輕松愉快的事情時,他們很有興趣。讓他們?nèi)ヅ銓懽鳂I(yè),監(jiān)督彈鋼琴的時候,就心不甘情不愿。他們覺得惡人還是讓媽媽去當吧,不要破壞我和孩子的感情。

    另外一種情況也很普遍。媽媽制定計劃,爸爸聽從媽媽的指令去執(zhí)行。比如媽媽要思考我們家孩子應該上什么興趣班,于是加了四五個微信群,考察了六七八個學校。爸爸就負責接送孩子上興趣班,還覺得自己積極參與育兒了,孩子上興趣班的事都是我一手包的。

    這種形式的育兒雖然比完全沒有要好一些,但其實并不能帶來實質性的貢獻。

    有人可能會說,那些又煩又累又沒成就感的事情交給祖輩去干,或者交給育兒專業(yè)的家政人員去干不就好了嗎?祖輩的支持、朋友的幫助,或者市面上的家政育兒服務,這些資源對于單親媽媽來說都是非常好的,應該用起來。

    但是對于雙親家庭里的媽媽,孩子的父親不僅是他們育兒的隊友,還是婚姻的伴侶,父親參與育兒的水平和質量也會影響夫妻婚姻的質量。

    為什么我們講父親育兒的時候要講到婚姻關系呢?因為每個家庭里的小朋友,不僅受到來自兩個家長分別的影響,他們也生活在父母婚姻關系的氣場圈里。大家想一下自己小時候,父母吵架的時候,冷戰(zhàn)的時候,你作為一個小朋友在家里會提心吊膽,又害怕又緊張。

    在中國家庭里,親子關系的優(yōu)先級是高于夫妻關系的。我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都非常關注自己的孩子,但很容易忽視婚姻關系對孩子的影響。

    比如《爸爸去哪兒》第一季里,明星爸爸們在雞飛狗跳后帶完了幾天孩子,接受采訪的時候很多人都說,這幾天讓我加深了對孩子的理解,促進了我跟孩子的感情,說了很多關于孩子的話。

    但只有石頭爸爸郭濤一個人說道:我覺得老婆太不容易了,我回去給她發(fā)朵大紅花吧。

    我不知道郭濤回去以后是不是把這種覺悟轉化成行動,老老實實去帶孩子去了。如果他真的有這樣做的話,郭濤這點覺悟也值得發(fā)一朵大紅花。

    對于各位媽媽來說,比起喪偶式育兒,讓她們更加瑟瑟發(fā)抖的就是詐尸型育兒了 。這個詞最近也很流行,說的是有些爸爸在孩子的衣食住行這些事上死得翹翹的,哪兒都找不到,一旦出了一點問題,馬上跳出來指點江山,甚至去指責、打壓和否定母親平常的育兒貢獻。

    在這些家庭里,爸爸未必沒有參與育兒的意愿或行動,但他們的參與一點也沒有解放母親。當爸爸用他們的詐尸型方式去參與的時候,反而讓媽媽心情更惡劣,家庭氣氛更緊張了。

    所以在這里我特別想提醒各位男性,積極育兒不僅包括關心孩子,也包括支持和尊重你的伴侶。這事特別容易忘,千萬別忘了。

    我知道有很多單親媽媽都特別自責,覺得因為自己的原因剝奪了孩子在親生父親身邊成長的機會。雖然我們之前說組隊打怪是比較幸福的一種模式,但是當你的隊友是一個冷漠的,沒法合作的,甚至是暴力的人時,這樣的情況對母親和孩子都沒有好處。

    沒有任何實證研究證明,孩子必須在親生父親身邊才能健康地長大。最要緊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也適合孩子的資源。不管是一個新的伴侶,還是家人朋友的幫助,或者是市面上的一些商業(yè)資源,這些都可以。

    只要找到適合自己和孩子的資源,單親媽媽也能成為非常好的母親,我相信這一點周杰倫一定會非常非常同意的。

    其實在做研究的過程中,我更經(jīng)常聽到的是中國父母希望給孩子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樸素的愿望。我也感受到帶孩子這件小家庭里的日常行為,在現(xiàn)代生活中已經(jīng)成為一個日趨復雜的大工程。這個工程所需要的資源遠遠超過了媽媽一個人,甚至是父母兩個人能負擔的。

    很多男性都表示,我不是不想跟孩子多在一起,實在是因為我抱了孩子就沒有手去搬磚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發(fā)達國家很早就開始推行了一些政策,支持和鼓勵父親參與育兒。

    比如這方面的楷模瑞典,在40多年前就提出父親母親可以共享育兒假期。一共有一個總天數(shù),讓爸爸和媽媽在其中按情況靈活地分配。到了今天,很多西歐北歐的政府都開始給父親母親比較豐厚的育兒假期,以及經(jīng)濟上的補貼,鼓勵他們共同育兒。

    這些政策就給民眾一個非常清晰和響亮的信號,帶孩子不僅僅是女人的事,男人也有同等的責任和義務。

    在這些政策中,有很多國家特別采取了父親配額制度。父親配額指的是父親和母親可以共享一段時間的育兒假,但總天數(shù)中的某一部分是只有爸爸能享受的。
比如說100天中有20天,只有爸爸能享受,不能轉讓給媽媽去休假。如果爸爸不休這20天假,他就白白喪失了帶薪休假的機會。這種政策一定程度上利用了人們不太愿意吃虧的心理,極大地促進了父親休假參與育兒。

    德國在2007年推行了帶有父親配額,并且有一定經(jīng)濟補貼的政策之后,爸爸參與休假的人數(shù)從政策推出前的3.5%,在十年之間躍升到35.7%。這些政策是非常有效的。

    很可惜,我們國家這方面的相關政策幾乎還是空白,目前我們還沒有全國性的父親陪產(chǎn)假或者父親育兒假?,F(xiàn)在有一些省份開始推出了父親陪產(chǎn)假,但即使是最慷慨的省份,陪產(chǎn)假也只有30天而已,其實是非常短的。

    而且我們還沒有那種靈活長期的父母育兒假。陪產(chǎn)假只能在孩子出生的前后使用,但是帶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在三四歲,或者更大的時候,都還是經(jīng)常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需要家長請假在家陪著。

    即使是有相關政策的省份,執(zhí)行方面也非常不給力。這就造成了絕大部分中國男性都沒有享受到福利。2010年出生的孩子中間,他們的父親有一半根本就沒有享受到任何假期,享受到15天以上陪產(chǎn)假的父親只有5%而已。

    所以我希望在未來我們的政策也能跟上,也能鼓勵男性帶孩子,享受跟家里人在一起相處的時光,讓爸爸和媽媽都能夠沒有后顧之憂地享受溫暖的家庭生活。

    當父親和母親真的成為育兒方面的好隊友,而不是兩個對立面的時候,我相信一定能給我們的孩子從小在心里種上性別平等的種子,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他們的人生都有更廣闊的道路。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本網(wǎng)站的觀點和立場。 

本文采編:CY303

版權提示: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chǎn)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nèi)容注明出處。如發(fā)現(xiàn)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lián)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線咨詢
微信客服
微信掃碼咨詢客服
電話客服

咨詢熱線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頂部
在線咨詢
研究報告
可研報告
專精特新
商業(yè)計劃書
定制服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