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詢 - 產業(yè)信息門戶

這類資產今年徹底火了!原油的黃金時代回來了?【圖】

    去年表現中規(guī)中矩的原油類基金最近突然火了。

    年初以來,受消費需求旺盛、原油減產、中東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強勢走高。5月9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后,國際原油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再次大漲,一舉創(chuàng)下三年半新高。

    水漲船高之下,多只原油類基金的凈值一路飆升。其中,漲勢最為兇猛的易方達原油基金在5月11日和5月14日連續(xù)漲停,4個交易日內累計上漲36.3%。

    原油類基金罕見飆升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5月15日,今年以來嘉實原油、國泰商品和南方原油的凈值漲幅分別達到15.04%、14.47%、14.24%,高居QDII基金漲幅榜前三位。同期,投資于A股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年內平均凈值增長率分別為-1%、-0.48%。

    受二級市場供需關系影響,場內基金的價格更能及時反應出原油主題的火爆程度。

    易方達原油基金在5月9日至5月14日的4個交易日內累計上漲36.3%,年內漲幅為45.78%。此外,嘉實原油LOF和南方原油LOF今年以來的漲幅也分別達到29.89%、16.42%。

    有的投資者可能要問,在油價上漲的背景下,是否所有原油主題基金都能分享紅利?

    答案是也不盡然。

    據小編了解,目前市場上的原油類主題基金主要分為兩類,一類基金的投資標的則是跟蹤原油價格的公募基金(包含ETF),其與國際原油價格走勢的相關性更高,比如南方原油、嘉實原油和易方達原油基金。

    另一類是投資石油行業(yè)相關股票的基金,由于投資標的是個股,會受到股市行情的影響,因此這類基金的短期表現和原油價格走勢可能有一定差距。

    以某股票型原油QDII基金為例,基金經理在一季報中表示,整個一季度,基金跟蹤的標普石油天然氣上游股票指數下跌,與油價產生比較大的背離。

    主要原因在于,美國原油上游開采公司在去年四季度時發(fā)生較大虧損,而一季度油價上漲產生的正面效應可能要延遲到公司一季報甚至半年報中才能體現。

    同時,一季度美股整體走勢非常動蕩,二月初出于對通脹擔心而導致的美股拋售,三月底由于對中美貿易摩擦擔憂而帶來的美股重挫都導致了能源板塊的大幅度下挫。

    后市是否可以追高?

    對于那些已經大幅上漲的原油類基金,后市是否可以繼續(xù)追高呢?這就要取決于油價的未來走勢了。據小編多方了解,目前機構對油價走勢存在多空分歧。

    樂觀派:

    易方達原油基金的基金經理范冰認為,從供給角度來看,拉美最大產油國委內瑞拉原油產量持續(xù)減少,OPEC也在繼續(xù)推進減產行動。

    從需求角度來看,一方面,全球經濟正在整體回暖,無論是美、歐等發(fā)達國家還是新興國家,一季度經濟表現都不錯,這是原油需求在基本面上的最大支撐;

    另一方面,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中東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加劇了市場對主要產油國供應中斷的擔憂。未來預計油價上漲的趨勢還將持續(xù)一段時間。

    華安標普全球石油指數基金的基金經理預計, 2018 年國際油價將繼續(xù)呈現震蕩回升態(tài)勢。

    首先,經過幾年的調整,過去幾年石油供給過剩的局面大大緩解。俄羅斯等非OPEC 產油國重申,將繼續(xù)堅持減產協議至2018 年底。再者,部分OPEC 成員國的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導致產量下降。這些因素均有利于恢復供需平衡,提振國際油價。

    “我們相對要樂觀一些,預計未來油價可能會在目前的水平上進行波動。” 南方原油基金經理黃亮表示。

    在他看來,首先,隨著油價的抬升,北美頁巖油的產量將逐步釋放,增加美國原油產量,對油價形成一定壓制。第二,本次OPEC 的限產執(zhí)行情況要好于以往,全球主要產油國出于平衡各自政府財政的需要,對于維持相對較高的油價水平有很大的訴求。第三,全球經濟持續(xù)回暖,下游成品油需求仍然強勁,這將對原油價格形成有效支撐。

    謹慎派:

    財富派基金研究經理李懿哲則持相對謹慎觀點,他表示,從長期看,原油價格依然取決于需求端,而后續(xù)伴隨發(fā)達經濟體復蘇步入后期,全球復蘇進程將不可避免的放緩。

    據IMF預測,2018年全球大部分經濟體經濟增速將開始下降。此外,美元指數上漲具備高度不可持續(xù)性,主要在于稅改背景下美國財政盈余/GDP仍將下行。綜合來看,他認為原油類基金已不具備追漲的性價比。

    延伸閱讀

    油價逼近80美元原油的黃金時代回來了?

    陳其玨編輯林堅

    原本以為已經利好出盡的油價竟然還在不斷創(chuàng)新高?。?!

    至15日截稿時,布倫特原油大漲1.05%上破79美元/桶關口,WTI輕質原油價格則漲0.78%突破71.5美元/桶,兩者再度刷新2014年11月以來的高位。

    那么問題來了,距離80美元已一步之遙的國際油價會否順勢突破這一重要關口?而對國內原油、成品油市場乃至整個石化產業(yè)鏈來說,這又意味著什么?

    國際油價會否繼續(xù)上漲?

    對于本周油價的連續(xù)攀升,業(yè)內曾給出以下幾個解釋:

    由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引發(fā)的地緣政治緊張仍未消退;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報告稱全球原油供應過剩已基本消除,同時上調需求增速預期;

    海關數據顯示中國4月原油進口量為3946萬噸,同比增長14.7%,創(chuàng)同期歷史新高;

    但這些都不是核心動力?。?!

    盡管多數人將油價上漲解讀為地緣政治等短期因素的影響,在東方證券分析師趙辰看來,本輪上漲背后更為核心的動力還是來自基本面改善。這也是他高度看好油價沖擊80美元的邏輯基點。

    據他判斷,基本面的改善首先表現在庫存作為先行指標于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xù)下降,美國庫存甚至跌破過三年低點,反映出全球供需確實在大幅好轉。

    “油價上漲的最大推手還在于基本面供需:一方面,供給端增量源泉——美國頁巖油已接近極限,管線輸運能力不足將嚴重制約擴張;另一方面,傳統(tǒng)油田受資本開支不足影響,產量下滑不可避免,而伊核沖擊也制約了OPEC產能釋放。另從需求看,未來隨著我國幾大煉化項目的投產,原油需求將保持穩(wěn)健增長,供需錯配有望推動油價中樞不斷上移,很難再回到過去兩年50-60美元/桶的平臺。”趙辰說。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末時,中國進口原油量(年均840萬桶/日)已經超越美國(790萬桶/日),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目前看,這一地位已牢不可破。

    “十年來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在持續(xù)攀升,且近幾年增速明顯加快,月均原油進口量從2000萬噸級別到3000萬噸級別用了6年,而以目前的增速,未來突破4000萬噸級別或只需4年。也就是說,明年很可能就將達成這一目標。”隆眾資訊原油分析師李彥對上證報記者說。

    他表示,2015年之后山東地區(qū)的原油加工量占比就出現了明顯抬升,主要受國家向民營地方煉廠開放進口原油使用權的支撐。目前,山東地區(qū)的原油加工量已占全國的五分之一以上,獲批的進口原油配額已達8379萬噸/年,山東地煉無疑是最大的拉動力量??紤]到部分新獲批煉廠還未大量操作,未來使用率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4月份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在歷史月度排名中位列第二。相信隨著中國經濟及交通環(huán)境的不斷升級,加之民營地煉對于進口原油的操作愈發(fā)嫻熟,未來中國月度進口原油量再創(chuàng)新高只是時間問題。”李彥說。

    不過,對油價會否繼續(xù)上漲乃至突破80美元,業(yè)內仍眾說紛紜: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馮連勇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油價還會繼續(xù)上漲,尤其是在中東地緣緊張的態(tài)勢下,政局不穩(wěn)定給油價上漲提供了土壤。相比之下,中國需求在推動本輪油價上漲的權重占比并不大。

    “油價不一定能突破80美元。”金聯創(chuàng)石油經濟首席研究員鐘健則告訴上證報記者,“在可預見的新聞事件中,并沒有被主力持倉力量視為‘潛在焦點’的事件。相反,主力持倉者其實正在減倉。如果沒有意料之外的突發(fā)事件,油價甚至可能迎來一波下跌。”

    在他看來,近日美駐以大使館遷址造成的巴以劇烈沖突并未造成石油市場的看漲心態(tài),這與4月初美國導彈襲擊敘利亞造成油價溢價近5美元的市場氣氛顯著不同。跡象表明,主力持倉者準備多頭平倉獲利,正在尋找能撬動油價進入下跌的焦點事件。

    但他同時也表示,由于美國即將進入汽車自駕游季節(jié),6月之后的原油、汽油庫存減少變動也可能重新引發(fā)看漲預期。

    油價上漲影響哪些行業(yè)?

    油價上漲后,哪些行業(yè)和公司受到的影響最大?據記者統(tǒng)計,受影響較大的主要有以下這些:

   石油公司,尤其是上下游一體化的綜合性石油公司;

    以原油為原料的煉化及聚酯產業(yè)鏈企業(yè);

    有成本優(yōu)勢的煤化工龍頭公司;

    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告訴記者,盡管國家并未對外公布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掛靠油種的細節(jié),但通過數據檢驗,中國定價機制掛靠油種的綜合價格水平要高于實際進口原油價格水平。

    “因此,從狹義而言,原油價格越高,實際上對國內具有壟斷地位的煉油企業(yè)越有好處,因為定價機制的存在將可順利向下轉嫁成本。而對一體化企業(yè)來說,國際油價上升也意味著上游勘探環(huán)節(jié)盈利能力的增強。”張永浩說。

    那么對沒有上游勘探環(huán)節(jié)的純煉化企業(yè)來說,又如何判斷其利潤得失呢?

    在財通化工研究員虞小波看來,煉化企業(yè)要實現高盈利需要以下幾個條件:一是較低的油價。目前階段60-80的油價區(qū)間下煉化企業(yè)能保持較好的盈利水平;二是GDP和油價沒有劇烈波動。

    “煉化企業(yè)是以原油為原料,生產成品油、芳烴、烯烴等化工品的企業(yè)。從成本端看,原油是煉化企業(yè)的主要成本;從銷售端看,受油價和經濟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化工品需求會出現波動。以上兩個因素共同影響煉化企業(yè)的利潤。此外,成品油定價機制、煉油規(guī)模和化工品加工復雜程度也會影響煉化利潤。”虞小波說。

    近年來,為降低綜合成本,獲得全產業(yè)鏈利潤,國內龍頭企業(yè)已逐步向上游布局產業(yè)鏈一體化。其中,榮盛、桐昆、恒逸、恒力向上游PX延伸,新鳳鳴則向PTA延伸。業(yè)內認為,一體化企業(yè)將獲得完整的產業(yè)鏈利潤,減少上下游之間的利潤博弈影響,充分受益行業(yè)高景氣。

    不過,相對于煉化一體化企業(yè)而言,中國一些獨立煉廠的抗風險能力就要弱很多,因為無法做到利用上游勘探環(huán)節(jié)緩解成本壓力的同時利用產業(yè)鏈縱深優(yōu)勢進一步轉嫁風險攫取利潤。

    張永浩表示,高油價將令正處于裝置結構轉型關鍵期的地煉企業(yè)面臨更大的現金流壓力。更重要的一點是,中國煉油行業(yè)并不具備充分競爭的市場化土壤,獨立煉廠的原油獲取及產品銷售均在國家政策的定向調控之下,這使地煉企業(yè)的生存難度進一步增加。

    最后,油價上漲還會長期利好國內有成本優(yōu)勢的煤化工龍頭公司。業(yè)內預計2018年油價中樞將維持在70美元/桶以上。以此為參考,我國當前煤價下的煤化工產品具有較強的經濟性,成本優(yōu)勢顯著。

    當然,高油價也并非有利無弊。

    張永浩認為,油價過快攀升會導致中國獲取原油的成本上升,這不僅是原油本身的價格問題,而且原油過境成本也將增加,這是中國的原油高對外依存度決定的。

    事實上,世界主要產油國家在面對不同需求表現的石油需求區(qū)域會做出不同的價格調整來攫取最大利潤。這從近期中東國家調整對亞歐美地區(qū)的原油售價案例即可見一斑。

    海外消息顯示,沙特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近日上調6月份在美國和亞洲市場的原油銷售價格,同時下調了歐洲市場的原油銷售價格。沙特阿美將6月份在美國和亞洲市場的輕質原油官方價格分別上調0.7美元/桶和0.1美元/桶。同時沙特阿美公司將西北歐和地中海地區(qū)的輕質原油銷售價格分別下調了1.25美元/桶和0.8美元/桶。

本文采編:CY306

版權提示: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fā)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線咨詢
微信客服
微信掃碼咨詢客服
電話客服

咨詢熱線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頂部
在線咨詢
研究報告
可研報告
專精特新
商業(yè)計劃書
定制服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