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類對前沿技術的關心,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9年被業(yè)內稱為“5G元年”。所謂元年,也就是“剛剛開始”的意思。 但這并不影響人們對這項新技術的熱切關注。從華為的競標和遭遇,到運營商們逐一推出的5G套餐,乃至下半年各大手機廠商推出的5G手機。 每一次新的節(jié)點,都能引起公眾的熱議。 “華為怎么了?”,“5G套餐是不是太貴了?”,“5G除了網速快還能干嘛?”,以及“要不要立馬入手5G手機?” 一個又一個問題背后是殷切的期望,仿佛在說“我已經準備好了,快來顛覆我吧!” 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的是,5G技術在商用領域,依然處于剛剛萌芽的階段。在2019年里,圍繞著這一技術領域所發(fā)生的大事件,只存在于:“標準的確定”——“技術圈”的事,“設備商的合同進展”——“造鐵塔”的事,以及“運營商的頻譜和策略確定”——“中國移動們”的事。 這些,顯然都與我們老百姓的生活相去甚遠。
在2019年,華為順應形勢,加上自身的提前布局(自2009年開展5G研發(fā)項目,投入6萬多員工),成為時代主角。而運營商們則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任務,也同樣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但我們必須清楚的是,5G才剛剛開始,而人們所熱切期盼的“顛覆者”,5G時代的下一個主角,暫時尚未來到。 它會是誰呢?也許是to B的云服務提供商,也許是物聯網布局者,亦或是自動駕駛汽車。反正,不會再是智能手機。
華為的“爛飛機”
近日,孟晚舟的一封公開信再次刷屏。 身為華為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的女兒,華為集團的首席財務官,她在被加拿大拘押一周年之際,再次向公眾發(fā)聲。 孟晚舟在信中說,這一年,經歷了恐懼和痛苦,失望和無奈,煎熬和掙扎。這一年,學會了堅強承受,從容面對,不畏未知。今年,任正非在各個場合下,多次提起一張飛機圖片。圖片中的飛機是二戰(zhàn)中被打得像篩子一樣、渾身彈痕累累的伊爾2轟炸機。 任正非說:“我們形容自己是一架千瘡百孔的’爛飛機’,這個飛機被打得到處都是洞了,但是這架飛機的發(fā)動機和油箱還是好的。所以我們一邊飛一邊修補洞,這個洞如果修好了,我們的飛機照樣飛。”
在過去的一年里,由于美國的頻頻施壓,華為也在這一過程中賺足了眼球。但美國為何要這樣做?華為和5G的關系究竟如何?很多人卻并不清晰。 關于這一問題,我們可以用以下兩個角色來理解華為的2019,即“標準制定者”和“設備提供商”。首先來看標準。正所謂“一流企業(yè)定標準、二流企業(yè)做品牌、三流企業(yè)做產品”,在通訊行業(yè)中,由于技術門檻極高,可以參與并主導標準的制定的鳳毛麟角。能參與標準的制定,除了意味著這家企業(yè)的研發(fā)能力以外,還預示著在隨后的推廣過程中,這家企業(yè)的話語權以及行業(yè)地位的大小。 通信行業(yè)中,3G有三個標準,4G有兩個標準,這好比火車最早的時候有窄軌、寬軌、標準軌,給國家的運輸帶來很大的不方便,對工業(yè)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一定的限制。來到5G時代,各國達成共識,標準的統(tǒng)一是大勢所趨,因此5G的設定中只產生一個標準,這個標準是上百個國家的數千個乃至數萬個科學家,經過二十多年的大討論,最終才產生的統(tǒng)一標準,這才讓全世界在一個標準架構下實現未來的連接。 在這次大討論中,5G三大編碼候選技術的背后是三國之戰(zhàn):美國以高通為領隊主推LDPC,法國主推Turbo2.0,以及中國由華為主導推動的Polar code(極化碼)。最終,Polar Code拿下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LDPC成為數據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碼方案。 據德國數據專利公司IPlytics統(tǒng)計,華為的SEP(最核心的專利)總數為1554件排名第一,其后依次為諾基亞、三星、LG、中興、高通和愛立信。按對5G標準做出貢獻值大小排序,依然是華為排名第一,頻次達10844次,愛立信第二,僅為8428次,其后分別為諾基亞、高通、三星、中興等公司,其中排名第四的高通貢獻值僅為3018次,只是華為的三分之一大小。 再來看設備提供商。在業(yè)內,華為、中興、愛立信與諾基亞一起被視為全球四大5G設備商,但來自中國的華為和中興,接連被多國政府以“安全問題”為由,拒絕其參與當地運營商5G網絡競標。 前不久,華為副總裁蔣亞非在進博會上表示,華為5G在全球已基本布局,并獲客戶高度認可,共獲得60多個商用合同,其中歐洲32個、中東地區(qū)11個、亞太地區(qū)10個、美洲7個、非洲1個,發(fā)貨量超過40萬個基站。
在2018年率先遭到“管制”的中興集團,也在今年隨著5G業(yè)務的展開,逐步回暖。2019年Q1-Q3實現營收642億,扭虧為盈。截止11月底,中興 Massive MIMO 基站已累計發(fā)貨萬臺,NFV 全球超過450個商用案例,與全球60多家運營商展開5G合作。 在核心科技“自主可控”的戰(zhàn)略指導下,中興和華為在國內的市占率有望進一步提升。隨著全球首批5G規(guī)?;逃貌渴鸬闹饾u展開,二者在5G關鍵技術的商用網絡實踐也越來越具備競爭力。
運營商的抉擇
2018年11月,美國發(fā)放了第一批5G牌照。一個月后,美國AT&T運營商宣布5G正式商用,在全美12個城市率先推出移動5G服務。隨后,Verizon、Sprint、T-mobile等運營相繼宣布5G正式商用。2019年4月12日,特朗普就5G發(fā)表重要演講,聲稱美國要成為5G時代的引領者,美國擬投入2750億美元建設5G網絡。 韓國則更是激進。2019年4月,韓國三大運營商(KT、SKT和LG U+)均采用NSA 建網方式開始正式商用。三星也成為全球最先發(fā)布5G手機的廠家之一。至2019年6月底,韓國5G用戶達到165萬,占比全球超過77%。 在各方的推動下,2019年6月,我國工信部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廣電頒發(fā)了4張5G牌照,而在此前我國5G的商用時間表上,真正的5G商用時間為2020年,可以說牌照的發(fā)放提前了半年。 在具體的組網策略上,獨立組網SA和非獨立組網NSA之間的抉擇,更是令人糾結。 其中,NSA依賴于現有的4G基礎設施直接升級為5G網絡,成型快,但NSA網絡僅有高速率(eMBB)而不具備低時延(uRLLC)、高容量(mMTC)等5G重要場景特征,而且NSA對于切片技術、邊緣技術也不能做到很好的支持。
以韓國為例,國土面積小,覆蓋人口少,先用NSA培育市場,待時機成熟后,再統(tǒng)一更新升級,在成本上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事。 而美國則由于人口密度集中,同樣不需要鋪設大量的5G基站,從而做到成本可控。但中國顯然不具備這樣的優(yōu)勢。 在這樣的前提下,選擇非獨立組網NSA,國內普通消費者可以更快接觸到超高網速的5G體驗,同時也有利于相關應用場景的激發(fā)培育。但另一邊,低時延、高容量的5G特性在該模式下則無法真正實現,而相對應的工業(yè)級應用和物聯網技術,則在短期內無法展開。 而選擇獨立組網,則意味著讓出此先積累下的寶貴優(yōu)勢,在時間窗口上暫時忍耐。但另一邊,一步到位后的戰(zhàn)略選擇將節(jié)省下大量成本,并且在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下,其實是走了省時間的路。 中國電信副總經理劉桂清11月28日在一次行業(yè)會議上透露,從終端來講,非獨立組網終端的成本比獨立組網成本更高、更復雜,中國電信希望能夠優(yōu)先選擇獨立組網。
中國聯通則在同時研究獨立組網、非獨立組網兩個方案。中國移動則希望在5G初期采用非獨立組網,后續(xù)過渡到獨立組網方案。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涌認為,獨立組網方案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設備。 今年9月20日,工信部苗圩部長明確表示,2020年將大規(guī)模投入SA的5G網絡建設上。這確立了中國5G網絡的部署策略,標志著在全球主要電信運營商均選擇NSA組網快速建設5G時,中國堅定地選擇了SA獨立組網,顯示出了極大的魄力和勇氣。
主角不是智能手機
在“5G元年”里,無論是標準的制定,還是設備的鋪設,抑或是運營商的抉擇,都是一個技術在萌芽階段所做的準備工作,而在這一準備工作中,華為和運營商們成為了絕對主角。 但人們更感興趣的是,接下來會是誰? 關于這一問題,3G時代的一系列進程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fā)。 2009年3G牌照發(fā)放,開啟了3G時代;
2010年,iPhone4發(fā)布,開啟了智能手機時代,并為移動互聯網時代奠定了重要基礎; 隨后的三年里,美團、今日頭條、滴滴相繼成立,并迅速在4G時代里成長為三小巨頭(TMD),代表著另一個新物種,在新土壤中的巨大成功。 在通信行業(yè)中有這樣一個規(guī)律,人們認為,奇數代通信技術往往是具有革命性創(chuàng)新的,比如1G實現語音傳輸,3G開始支持視頻通話等多媒體業(yè)務,以及此次的5G實現的物與物的聯結。 緊隨其后的偶數代通信技術,則是對奇數代技術所衍生出的創(chuàng)新業(yè)務實現能力的優(yōu)化和完善。 在過往的歷史上,2G和4G的商用時間更長,影響范圍更廣,時代意義也更為明顯。 回顧2009年3G牌照發(fā)放的當年,我們可以看到通信設備公司會出現較為顯著的相對收益。一如今年的華為中興等設備商的強勁表現。 在隨后的一年里,2010年蘋果發(fā)布iPhone4并成為爆款,成就了自己的王國,并為下一個時代,打下了堅實的硬件基礎。那么在這一對比中,“華為之后誰將成為主角”這一問題,其實也可以替換為:“誰可以為物聯網時代打下硬件基礎?誰能成為5G時代的蘋果?” 可以確定的是,一定不會再是智能手機。 盡管每一家智能手機廠商都極盡宣發(fā)之勢,拼了命宣傳自己與5G的親密關系,并賺足了眼球,但仍有幾個事實證明智能手機將不再是5G時代的革命性承載者?;仡櫧┠甑闹悄芙K端市場,我們可以明顯看到終端市場從手機獨霸,開始轉向了“一超多強”的格局,智能手機的出貨量開始趨于平緩乃至下滑,而平板電腦,AR/VR設備,智能手表手環(huán)等智能終端,開始逐步增速。
多家巨頭的戰(zhàn)略重心也開始逐步向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轉移。 華為 HiLink 已擁有了1.8億裝機量,連接3億設備,合作伙伴多達200家,已經接入了80個品類、涵蓋了超過1000多款 IoT 產品。 喊出了“將在2020年推出10款以上的5G手機,5G將重新帶來手機業(yè)務春天”的雷軍,也攜小米集團在2019年的年會中,確立了“手機+AIoT”雙引擎戰(zhàn)略,并宣布將在未來的 5 年內持續(xù)在AIoT 領域投入累計超過 100 億元,ALL in IoT。 手機自身的局限性顯現,并且已經來到了自己的增長天花板前。作為目前最為成熟的智能終端,手機并不能覆蓋所有的應用場景。比如大型高清屏,手機永遠無法與智能電視比拼。而在“需要隨時佩戴,與人體接觸收集數據”這一功能上,手機則遠不如智能手環(huán)和智能手表來的有效。終端碎片化,這已成為5G時代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
而在新的時代里,我們可以預見的5G可能爆發(fā)的領域有,自動駕駛以及多終端智慧屏。 在5G時代里,由于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和uRLLC(超可靠低時延)兩大技術特性解決了存在已久的技術門檻,終于使得物聯網成為可能,而物聯網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很有可能徹底激活整個自動駕駛的產業(yè)鏈條。 通過5G ,將感知、決策和控制發(fā)揮云端的優(yōu)勢,將有力實現更智能的決策控制和進一步的成本降低。 通過ETC(車路協(xié)同產品)改造的進展,車和路之間的連接,將真正實現二者之間的互聯、互通、互信功能,從而使得整個交通體系得以全面升級。
多終端智慧屏,則是對手機的分解。隨著云服務的不斷強化,人們不會再需要一個特定的,超大內存的手機。事實上,我們只需要一個賬號,而與我們相關的一切信息,都儲存在云端。 5G讓隨時隨地的智慧觸屏將成為可能。在汽車中,我們用車載屏收看新聞,聆聽音樂。做飯時,我們用廚房墻壁上的智慧屏查詢菜譜,聆聽教程。在臥室里,在餐桌上,在廁所里,隨時隨地,接入互聯網,社交、娛樂或者購物。 而以上這些,不過是繁華未來中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云游戲領域,VR/AR的再次興起,工業(yè)4.0的應用升級,以及邊緣計算和云計算的場景應用等各個領域,都將在5G的基礎上,發(fā)生大幅的提升與跨越。 在5G裂變的過程中,隨處都可能涌現出一個萬億級別的企業(yè)。 華為之后,下一個主角是誰?或許還是華為。又或許,是在云計算領域中大幅投入的阿里,是云計算、邊緣計算、云游戲都有涉及的騰訊,是押寶物聯網的小米,是ALL in AI的百度...... 又或者,是某個蟄伏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或踩中時代風口的三線企業(yè),乃至又一個天縱奇才的喬布斯...... 站在5G的起點,我們每個人都如4G來臨初期一樣迷茫。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華為之后的下一個主角,成功的關鍵在于對新生力量的捕獲。
版權提示: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fā)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