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6日上午,法國消防部門宣布巴黎圣母院大火被完全撲滅。
“你相信巴黎圣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這是電影《Before Sunset》中的一句臺詞,而今一語成讖,讓人不勝唏噓。
這座在塞納河畔遺世獨立的哥特式建筑代表,在過去漫長的800余年中,一直以其在建筑領域、文學領域和歷史領域的特殊地位享譽世界。
所以,這場大火幾乎霸占了全球所有媒體的新聞頭條,作為巴黎最有代表性的歷史古跡、觀光名勝與宗教場所,巴黎圣母院每年約接待1300萬名游客參觀。
尤其是雨果的經典名著《巴黎圣母院》的凄美故事,讓很多讀者慕名而至,流連忘歸。
曾幾何時,巴黎是文學愛好者和藝術靈感的天堂,這座雨果筆下“石頭的交響樂”,筆者始終緣慳一面,也曾幻想在教堂的黑暗角落中發(fā)現某個神秘的詞句,也曾幻想在米歇爾大街像馬爾克斯一樣向海明威那樣的作家招招手……
躲過了風起云涌的法國革命和戰(zhàn)火連天的世界大戰(zhàn),卻在一場短暫的大火中遭到破壞。對于巴黎圣母院遭遇的禍患,只能是幾聲嘆息。
反觀這場大火前后的輿論焦點與深入討論,引發(fā)了筆者兩點思考。
第一點是,對于巴黎圣母院的遭遇,幸災樂禍的行為不可取。
過去的這段時間里,絕大多數對于這樣一座飽含文化與精神的地標建筑的遭遇表示同情,悲傷或者遺憾。也有少數人,用狹隘的歷史觀點思考問題,認為他國文明的毀壞于己無關,還拍手稱快,這是十分不可取的行為。
相關知識的缺乏,不了解,不是對文明和古建筑不尊重的理由,對其他文明的關懷和尊重,是一個民族和社會越發(fā)開放、包容的重要標志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災難面前,可以不表態(tài),幸災樂禍卻是真正的“惡意”。
第二點是,巴黎圣母院大火,給我國的古建筑保護提了一個醒。
我國的古建筑多為磚木結構,也是非常容易引發(fā)火災的。有研究統計了2006-2016年國內74起古建筑火災事故原因發(fā)現,超四成火災事故由人為因素引起,超2成火災事故由電器因素引起。
根據媒體的統計,近年來,涉及的古建筑火災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起,分別是西藏拉薩大昭寺火災事故、北京市頤和園瞰碧臺火災事故以及北京市清華大學早期建筑明齋樓火災事故。
這值得我們警惕,我國很多歷史悠久的古建筑多在消防車輛難以進入的深山古剎,亦或人流密集,樓宇亭臺互相環(huán)繞的景區(qū)建筑群之中,一旦失火,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救火難度大,浪費人力、物力。
總而言之,巴黎圣母院大火,是全人類文明領域、乃至廣義的說,是文學史領域的巨大損失,我們在同情和遺憾之余,更要懷揣彼此尊重的心,保護好我們自己的古建筑遺跡,套用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的那句話“Life is looking up!”
版權提示: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fā)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