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小米將在港交所掛牌。7月8日,小米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再度發(fā)布公開信為小米上市護航——最近資本市場跌宕起伏,小米能成功上市就意味著巨大的成功,但也意味著巨大的挑戰(zhàn)和責任,上市僅是新的開始。
雷軍在信中再次強調了小米的互聯(lián)網基因,他披露數據稱,2017年小米收入1146億元,只用七年時間就跨過1000億元營收門檻,同比增長67.5%;2018年一季度同比增長85.7%,電商及新零售平臺貢獻的收入占 63.7%;2017年互聯(lián)網服務收入占8.6%,達到99億元,2018年一季度互聯(lián)網服務收入占比又提升至9.4%。“這充分證明了我們互聯(lián)網的業(yè)務能力,我們可以把硬件和電商帶來的流量轉換成收入和利潤。”
7月9日,小米將正式在港上市,IPO最終定價為17港元/股。按此計算,小米預期市值3800億港元,約合3200億元人民幣。更早以前,國際金融機構給出小米估值800億-900億美元,小米也主動選擇了550億-700億美元這個更低的估值區(qū)間。
在雷軍看來,小米IPO發(fā)行價17港元/股,估值543億美元,躋身有史以來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而且是香港資本市場第一家“同股不同權”創(chuàng)新試點。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小米以同股不同權身份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對國內的其他新經濟公司具有借鑒意義。“一方面即使持股數不多的情況下,也能夠保持對公司的影響力。二是若小米公司最終順利上市,成為港股首家同股不同權公司,就證明這種模式是可行的,那么后來者就可以效仿小米,也運用同股不同權的模式上市。例如京東金融、螞蟻金服等都可以對小米的上市模式進行借鑒,將不會出現(xiàn)四年前港交所跟馬云(阿里巴巴)‘分手’的情況”。
同股不同權,又稱為雙重股權結構或者AB股結構。與同股同權中的一股一票不同的是,同股不同權的公司股票分高、低投票權兩種股票。其中,高投票權的股票每股有2-10票的投票權,低投票權的股票每股有1票甚至沒有投票權。
事實上,在宣布申請港股上市后,小米還在6月7日向證監(jiān)會提交CDR發(fā)行申請,并在當日被受理;6月11日,證監(jiān)會披露了小米CDR招股書。但幾天后小米官方微博稱,決定分步實施在香港和境內的上市計劃,推遲CDR發(fā)行申請。有接近小米的人士稱,小米此舉是考慮到資本市場的不穩(wěn)定性以及CDR的創(chuàng)新性,為了更有質量的CDR發(fā)行,后續(xù)會重新啟動。
版權提示: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fā)現(xiàn)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lián)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