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華社曝光騷擾電話背后觸目驚心的內幕,引爆各界持續(xù)關注。
信息時代,騷擾電話已是一大社會“頑疾”。
從國家部委到地方政府,雖三令五申打擊騷擾電話,但卻屢禁不止、禁而不止,成為“波及面最大的公害”。
去年8月,工信部等十三部門專門印發(fā)《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但近一年來,在全國開展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下,騷擾電話卻“春風吹又生”,暴露出源頭治理層面還留有短板和漏洞。
從“誤打誤撞”到“精準定位”,騷擾電話日漸頻繁、讓人防不勝防背后一系列“精準”操作,已有一條成熟的產業(yè)鏈。
既有非法買賣個人信息的企業(yè)或個人,如互聯(lián)網巨頭、銀行和房產中介等以出售公民信息為謀利手段;還有開發(fā)電話騷擾程序的企業(yè),以及實施電話騷擾的企業(yè)等。正是因為“一個大單,三年吃穿”,高額的利益回報令地下黑色利益鏈各方肆無忌憚,難以根治。
此外,95開頭的電話號碼,被不法企業(yè)和個人利用,成為騷擾電話重災區(qū)。由于95電話是不屬于各地電信運營商管理的特殊號碼,因此主要是銀行、保險等特殊單位的專用號碼。
據中國可信號碼數據中心發(fā)布的《2018年度騷擾、詐騙電話形勢分析報告》顯示,在騷擾、詐騙電話號源中,以95開頭的8位數號碼,占比分別達到4.28%和4.66%。另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有多個公司可以提供申請95碼號電話的服務,價格大約在4萬元至6萬元不等。這種以牟利為手段,“給錢就辦”的市場亂象助長了騷擾電話肆意橫行。
業(yè)內人士分析,“應該從重處罰騷擾者以及受益商家,才能管控騷擾電話。”可見,治理騷擾電話,單靠一個部門遠遠不夠,亟需多部門聯(lián)動“對癥下藥”,群防群治打出更深層次的“組合拳”。
首先,亂世需重典?,F(xiàn)階段,加強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落實是首要之策,加快出臺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對非法收集倒賣個人信息、非法經營電信業(yè)務、非法倒賣碼號資源的企業(yè)和個人進行追責,提高其違法成本,從源頭上斬斷非法利益鏈。
其次,開通騷擾電話攔截服務。如在美國,用戶可免費在“謝絕來電”網站登記個人接聽意愿,運營商和呼叫中心將通過用戶意愿,對營銷電話進行源頭攔截。企業(yè)如若違規(guī)撥打,最高將會被處以每次1.6萬美元的罰款。此外,運營商可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加強數據共享能力建設,提升騷擾電話識別和攔截能力。
再次,鼓勵用戶接到騷擾電話后,通過電話、微信、網站等方式進行舉報,并通過為騷擾電話打“標簽”,讓他們無處遁形。
商業(yè)利益的驅動,是騷擾電話頑疾難治的根源,更需相關部門聯(lián)合發(fā)力及時“亮劍”。
版權提示: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fā)現(xiàn)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lián)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