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fā)一種用于治療骨關節(jié)炎的新型生物可降解納米纖維支架
骨關節(jié)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以美國為例,其成人患者數量就超過了3250萬人,目前的治療方法包括止痛藥和消炎藥,但只能緩解癥狀,無法將其治愈。
我國科學家提出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新策略
世界范圍內,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未來幾十年內全球城市化仍將是持續(xù)增強的趨勢,如何在城市化地區(qū)有效地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需要合適的策略。
科學家解析阿爾茲海默病患者β-淀粉樣蛋白纖維結構
阿爾茲海默病的主要特征是記憶和其他認知功能喪失,主要表現是大腦中出現β-淀粉樣蛋白(amyloid β,Aβ)和Tau蛋白聚集,其中Aβ組裝成以第42個殘基為末端的絲狀物(Aβ42)是一個核心事件。
我國科學家開發(fā)一種可分離的微針貼片以保護和遞送DNA納米疫苗
核酸疫苗(DNA或RNA)被研究用于在抗原呈遞細胞(APC)中生成病毒蛋白,模擬目標病原體抗原以刺激免疫應答。它們在冷凍狀態(tài)下可能會穩(wěn)定幾個月,但在室溫下只能穩(wěn)定幾個小時。然而,許多欠發(fā)達國家或發(fā)展中國家沒有足夠的溫控運輸設施和免疫儲存設施,迫切需要建立使該疫苗更加穩(wěn)定、便于使用的方法。
我國科學家開發(fā)一種新型按需給藥納米工程藥物遞送系統(tǒng)可有效提高抗癲癇藥治療效果
癲癇是一種由大腦異常、過度和同步神經元活動引起的慢性大腦疾病,表現為無預兆和反復的身體震顫,全世界范圍內發(fā)病率約為1%。目前,主要依靠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作為治療和預防發(fā)作的手段,但是由于存在無預兆發(fā)作導致用藥不及時、血腦屏障導致藥物大腦靶向效率不高、持續(xù)服藥導致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不良反應等問題,藥物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副作用。
我國科學家揭示活化轉錄因子4調控造血干細胞衰老的機制
造血干細胞衰老與機體的衰老密切相關,但其機制仍不清楚。近日,南方醫(y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發(fā)表了題為“Loss of ATF4 leads to functional aging-like attrition of adul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的文章,認為活化轉錄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通過調控低氧誘導因子1α參與造血干細胞衰老的進程。
我國科學家揭示防御性攻擊行為的神經環(huán)路
由環(huán)境威脅引發(fā)的先天防御行為對動物的生存至關重要,在這些行為中,對威脅性刺激(例如捕食者)的防御性攻擊通常是最后一道防線,但大腦如何調節(jié)防御性攻擊行為的機制目前仍不清楚。
我國科學家發(fā)現重復刻板行為的腦-脊髓神經環(huán)路
自我梳理是人和動物清除自身體表異物(例如污垢)的本能重復刻板行為,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病理性重復刻板行為被認為是發(fā)現自閉癥和強迫癥等精神疾病發(fā)病機理的窗口。
科學家研究溫暖缺氧的洪堡洋流系統(tǒng)中魚類分布情況
氣候的變化預計會導致魚類體型變小,但由于捕魚的影響,很難證明體型與海洋變暖和缺氧之間的理論聯系。來自法國蒙彼利埃大學研究團隊發(fā)現,溫暖且缺氧的洪堡海流系統(tǒng)中的魚類體型普遍較小。該研究結果于近日發(fā)表在《Science》上,題為:Smaller fish species in a warm and oxygen-poor Humboldt Current system。
科學家揭示組胺降低腫瘤免疫療法療效的機制
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免疫可幫助宿主抵御腫瘤細胞侵襲,然而,患者體內存在各種T細胞的抑制信號,導致腫瘤部位浸潤性T細胞無法徹底消除癌細胞,而且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CB)的治療效果也因人而異。
科學家首創(chuàng)利用一次mRNA注射后體內直接生成CAR-T細胞修復受損心臟
心肌纖維化作為心衰的重要誘導因素,是由中重度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所引起的心肌纖維持續(xù)性和反復加重的心肌缺血、缺氧病變,全球每年有數十萬人死于心肌纖維化導致的疾病。
我國科學家繪制原發(fā)性肝癌高分辨率空間分子圖譜
異質性是癌癥預防和治療的主要挑戰(zhàn)。近日,我國海軍軍醫(yī)大學的研究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發(fā)表了題為“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patial architecture in primary liver cancer”的文章。
澳大利亞科學家開發(fā)出可用于腦機接口的新型碳基生物傳感器
生物傳感器是腦控機器人和腦機接口領域的重要器件,通常貼在面部或頭部皮膚上以檢測源自大腦的電信號。
科學家揭示酵母核孔復合體的結構及功能適應性特征
核孔復合體(NPCs)可以介導大分子的核質轉運。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等研究團隊揭示了酵母核孔復合體的結構及功能適應性特征。該項研究于近日發(fā)表在《Cell》雜志,題為Comprehensive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yeast nuclear pore complex。
我國科學家研發(fā)出抗HIV的脂肽病毒融合抑制劑
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是目前治療艾滋病的主要方法,然而患者一旦停藥,HIV病毒會迅速反彈。同時艾滋病患者長期服藥也面臨藥物毒性積累和病毒耐藥等問題。因此實現停藥后的病毒控制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目標。
我國科學家發(fā)現輔酶Q合成途徑關鍵酶
輔酶Q(Coenzyme Q)是真核生物和部分細菌中存在的一種萜苯醌類化合物,是細胞呼吸和細胞代謝的激活劑,也是重要的抗氧化劑和非特異性免疫增強劑。